跳至正文
首页 »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二: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二: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栽培模式:
香菇反季节栽培常用的栽培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露地立筒栽培、一种是埋筒覆土栽培。露地立筒栽培适宜在南方高海拔山区和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采用。埋筒覆土栽培适宜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小平原地区采用。

2、生产季节安排:

各地应当因地制宜根据栽培方式,对照当地气候灵活安排反季节香菇的生产,一般以初夏适宜出菇气温15摄氏度作为始菇期,以这个时间为界往前倒推90—110天作为制袋时间。

比如南方高海拔山区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制袋,5—11月为产菇期。小平原低海拔地区和北方地区一般在1—2月制袋,6—11月为产菇期,早春气温比较低的东北地区应当适当推迟到2—3月份制袋。

3、品种选择:

反季节栽培的香菇应当选择中偏高温型或高温品种,一般高温型品种的出菇中心温度为12—28摄氏度,中偏高温型品种的出菇中心温度为10—26摄氏度,各地都有适应当地反季节栽培的品种供栽培户选择。

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注意所选品种必顺是经过省级或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而且最好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品种搭配栽培。

4、栽培场所准备:

香菇栽培采取两场制,发菌场所和出菇场所不能在同一场地,发菌场所可以用普通房屋、简易房或塑料大棚,要求远离污染区,环境清洁,具备干燥防潮、遮光遮阳、通风条件和保温性能良好。

用普通房屋发菌室内设置培养架和排气扇,培养架一般长2米,宽70—80厘米,共6—7层,层间距为30—35厘米。

用塑料大棚发菌,直接将菌棒菌墙式堆放。

反季节香菇的出菇棚采用荫棚内扣拱棚的模式,要求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没有病虫和杂菌污染源,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偏沙性土质的地块搭建荫棚,荫棚多采用竹木结构,搭建成联动平顶棚,一般棚长10—20米,宽9—12米,高2—2.2米,棚顶覆盖遮阳网和稻草帘等。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520号

渝ICP备2022002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