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掌握的开袋时机,这个怎么看这个时机呢?有这么几个标准,首先菌袋菌龄要够,而且菌丝要长满这个菌袋。另外菌棒疙疙瘩瘩的这种瘤状物要比较多,占这个表面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就是菌棒表面手模着有柔软的感觉,而不是硬邦邦的那种感觉。再有就是接种孔的附近已经有的地方开始转色。这个时候从菌棒来说就可以脱袋进行转色管理。


脱袋时,用刀子沿着塑料袋竖向割破,除去塑料袋,取出菌棒。为了防止菌棒间霉菌的交叉感染,要一边剥离塑料袋,一边及时将脱袋后的菌棒摆放到菇床上。

将菌棒摆在菇床的横架上,菌棒的倾斜度与地面应该呈70度至80度的夹角,形成鱼鳞状。菌棒与菌棒的间距为五厘米左右,行距为25厘米至30厘米。

脱袋以后,为了防止菌棒水分损失过快,应该及时的进行浇水。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

脱袋以后,菌棒自身的小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像人们一下子脱去大衣会感觉不适应一样。菌棒突然由塑料袋内的小气候转入到温室内的大空间会很不适应。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在摆完菌棒以后把塑料薄膜盖到菌棒上,脱袋3到5天后就可以除去菇床上的薄膜了。

此后,最佳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温度过高时要放下卷帘,不要全放,一般来讲,放下1/3或1/2就可以。一般料袋7到8天后,菌丝大量转色,此时要连续喷水两天,每天1-2次。脱袋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全部转色需要15-20天,转色期过后花菇便进入了出菇阶段。



.jpg?w=1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