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器官和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等特点,是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传染病之一。
一、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临床症状,一般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1.神经型:病症性姿态是病鸡的一只脚伸向前方,另一只伸向后方。或翅膀下垂、头下垂和头颈歪斜及病鸡张口呼吸、腹泻等症状。
2.内脏型:病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毛散乱、行走缓慢、缩颈、体重减轻、冠髯萎缩苍白、下痢等,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症状。
3.眼型:眼睛受害,视力丧失,红膜的正常色素消退,呈灰白色的混浊,俗称白眼病。
4.皮肤型:皮肤形成淋巴性肿瘤小结节,发生在毛囊部位,皮肤上可见到较大的肿瘤结节或硬结,病鸡肝肾、脾能见到肿大及肿瘤病变。
二、防治:目前尚无法治疗,主要是搞好免疫接种。一般在注苗后的2—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在1年以上。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3—4周龄达到较高的免疫水平。在3—4周龄内要严格隔离饲养,以免在疫苗产生免疫力以前感染马立克氏病。
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条件好的发病少或不发病,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一旦发生本病,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控制数周,在引进新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