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以及日粮中维生素含量不足时更易发病。鸡痘病毒随病鸡的皮屑及脱落的痘痂等散布在饲养环境中,经皮肤或黏膜侵入其他鸡体,在创伤部位更易于入侵,蚊虫等吸血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一、症状:自然发病的潜伏期为4—10天,病程一般为3—5周,根据发病部位分两种类型。
1、皮肤型:在鸡冠、肉髯和喙角等处生出黄色或灰黄色痘包,有的会和临近的痘疹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的较大结痂,突出于皮肤表面。
病鸡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产蛋鸡产蛋量减少。
2.黏膜型: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黏膜表面,口腔及咽喉部黏膜红肿,在黏膜上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黏膜上面,阻塞在口腔和咽喉部分,使病鸡呼吸和吞咽障碍,病鸡做张口呼吸,采食困难,体重迅速减轻,精神萎靡,最后窒息死亡。
二、防治:采用一些对症疗法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7天,防止继发感染,皮肤型病鸡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
本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常用的是鹌鹑化弱毒疫苗,适用于20日龄以上的鸡,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的皮肤上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