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首页 » 鸡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八:禽霍乱

鸡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八:禽霍乱

又名巴氏杆菌、出血性败血病。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高热、下痢和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禽和带菌禽,巴氏杆菌随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和工具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潮湿、拥挤、闷热、阴雨连绵、通风不良宜引起发病和流行。

一、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天。

1.急性型:病鸡发烧,羽毛松乱,离群众蹲伏,呈昏睡状;呼吸困难,急促张口,常发出咯咯声;口鼻有黏性分泌物,甚至带血;鸡冠与肉垂发紫或呈黑紫色;常发生腹泻,停止产蛋。病程1—3天,最后衰竭死亡。

2.慢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或是急性病呈不死而转为慢性,鸡冠苍白、消瘦拉稀,不产蛋或少量产蛋,有的是腿粗,翅膀关节肿胀,脓疡或肉髯肿胀、坏死等。

二、防治:对病鸡应该隔离并及时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药物治疗。磺胺类药和喹乙醇也有较好的疗效。

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使鸡保持较强的抵抗力,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最关键的措施。要注意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避免潮湿。

免疫接种:预防本病的菌苗分类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类。本病高发地区应当使用弱毒苗,一般3月龄作首次注射,间隔10天左右再注射一次,已经发病的鸡群不能注射,免疫期一般3—5个月。

标签: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520号

渝ICP备2022002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