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易控制,危害很大。

一、症状:病雏性冷,身体蜷缩,拥挤成堆,翅膀下垂,精神萎靡,闭眼,昏沉欲睡,不吃食。排出白色糊状的稀粪,在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粘糊白色石灰样的粪便,多数病雏伸颈张口,呼吸困难。


病鸡心包膜浑浊肥厚,肝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疱疹,常在出壳后10天左右死亡。2—3周龄以后发病的一般只表现为精神差,不爱吃和下痢,排白色糊状稀粪的增多,病程延长,死亡率下降。


成年鸡患病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称为隐性带菌者,母鸡产蛋减少。


二、防治:种鸡必须适时进行合群检疫,及时淘汰阳性鸡。
每次孵化前,蛋库、出雏器、孵化器及所有器具要彻底清洗,如残留的粪便、绒毛、蛋壳碎片等,然后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做好鸡场的环境卫生,鸡粪要经常清扫,集中堆肥。
死鸡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

饮水器、食槽要勤洗刷,保持清洁。
雏鸡群密度要适宜,饲料要配合适当,特别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制剂,对一周龄以下的雏鸡要用药物预防控制发病,防止效果较好的有痢特灵、庆大霉素、卡纳霉素、土霉素,必要时几种药物交替使用,间隔用药到2—3周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