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首页 » 食用菌品种介绍十六:褐色蘑菇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品种介绍十六:褐色蘑菇的生长条件

人工栽培蘑菇要获得优质高产首先必须了解蘑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便根据其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利用秸杆作为营养碳源,最好的氮源为畜粪、菜籽饼和尿素。

粪草培养料的适宜含氮量为1.5%—1.7%,无粪合成料发酵前的适宜含氮量为1.6%—1.8%,碳氮比为30—33:1。

褐色蘑菇菌丝生长温度的范围为5摄氏度—33摄氏度,发菌期适宜温度为22摄氏度—26摄氏度,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摄氏度—23摄氏度。

出菇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3摄氏度—1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以利于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

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基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子实体生育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菇蕾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刺激,最适宜的光照度200—800勒克斯。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空气,尤其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如果通风不良易形成畸形菇,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菌丝在PH值6—9的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7—7.5,播种前培养料的PH值应在7.5左右,覆土PH值7.5—8,能有效的抑制霉菌生长。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4520号

渝ICP备2022002014号-1